那一夜,佛洛伊德遇見佛陀,聊欲望

那一夜,佛洛伊德遇見佛陀,聊欲望 – 內容簡介

不要害怕和壓抑欲望,而是應該重新疏導、駕馭它,為我們所用。因為欲望乃是最強有力的生命能量,可把我們引領至自由與極樂。

你常滿懷興致去吃期待已久的大餐,食畢不僅沒有滿足感,甚至更為失落?總是嫌另一半陪你的時間不夠多,常在愛中感到孤單?沒有辦法忍受別人不將你放在眼裡,老是覺得自己不被喜歡?稍不順心,就暴飲暴食,焦躁難耐?孩子不聽你的話,即憤怒不已,斥聲責罵?追根究柢,一切都是欲望在作祟。

不過,佛洛伊德與佛法認為欲望是人對人世痛苦現實的自然反應,一旦脫離欲望,我們就不再是自己。透過欲望,反而能幫助我們了解自我,面對生活的煩瑣與生命的困頓。因此,本書以佛陀的「四聖諦」為架構,印度神話《羅摩衍那》為經緯,融會貫通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,並結合個案研究,提出各種實際建議,調和我們對欲望的矛盾觀點,讓我們對人類最弔詭的欲望情緒,有耳目一新的認識,進而透過欲望的驅力,達到身心靈的和諧與平靜。

書中分為四個主要章節:
〈欲望的渴求〉,講述人面對欲望的一般心理與反應;
〈執著〉說明人一旦了解世上絕無可以帶來滿足的客體時,將會產生何種變化;
〈執之止息〉點出,對待欲望,除了放棄與執著之外,仍有第三種方式能引領我們,讓精神驚人地成長;
〈欲望之道〉告訴我們如何利用欲望而非為其所用,進而達到喜樂的境界。

本書教我們面對慾望、享受慾望,而不是鄙棄慾望或為慾望所縛。就像作者在前言理提到的一個故事,如果手中的硬幣是慾望,那拳頭緊握害怕掉了是執著,打開手掌仍能擁有硬幣就是享受慾望。

我們都會像印度神話《羅摩衍那》裡的悉多,一時間被絢麗的麋鹿(慾望)所牽引,如果盲目的去追隨就會墮入魔王羅波那(執著)之手,然而我們也可以在保持覺知正視我們的慾望後,享受等待羅摩王子拯救的過程。

這本書 uman 是在圖書館借閱 → → 已絕版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. Press ESC to cancel.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