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行禪師 | 與生命相約 + 你可以不怕死

與生命相約 內容簡介

一行禪師說,當一個題目很有意思時,你不用很費勁就可用心傾聽,在那是全神貫注是不需要努力的,而理解就在全神貫注中。這本書就是這樣,在傾聽故事中,不知不覺讓佛法滲透你的意識。

這本書是由一行禪師的三本著作《初戀三摩地》、《般若之心》、《與生命相約》集結而成。在《初戀三摩地》,你可以看到在一般大師身上絕對聽不到的「一行禪師說自己的初戀故事」,而由此來了解大乘佛教經典寶典《金剛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、《法華經》,《般若之心》談《心經》,《與生命相約》則是談小乘佛教的《上座比丘經》,告訴人們如何活在當下。在他的深入淺出的闡釋下,不僅易懂,而且容易在生活中實踐。

與生命相約

你可以不怕死 內容簡介

死亡,一切將終結或者靈魂將永存?

在本書中,一行禪師從他自己的體證裡,提出了有別於虛無論和靈魂永生的另類觀點和生命態度。你會發現,死亡不是句點,透過深觀修持的體悟,你會發現超越死亡的秘密。

一行禪師邀約我們進行深觀修持,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在永恆和虛無的「中道」裡所埋藏的自由和喜悅。身為一位詩人,他探索生命的悖論,輕柔地掀起幻象--誤把「生」、「死」和「自我」當真--的面紗,讓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首度有機會認清:生、死、來、去,都只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,而這些幻象也就是我們苦難的源頭。一旦洞察萬事萬物皆是「不生,不滅;無來,無去;無同,無異;無存在,無不存在」,就能體認到自己是無法被摧毀,因而也就能「重生般」地享受和欣賞人生了。

他也分享了一種簡易而有效的「觸摸大地」修持方式,來破除所有人為的概念:

一、 觀想自己站在時間的縱軸上,你的精神導師、血緣上的祖先、精神子嗣及血緣上的子孫,都是你的一部份。你就是他們,他們就是你。一旦解除你和祖先子嗣是分開的概念,你就能捨棄了時間的概念。

二、 觀想自己站在空間的橫軸上,與諸佛菩薩相應,發現他們正在你的體內,而你就是他們在時空>中的化身,你是這些菩薩的一隻手臂,而你的手臂可以伸向地球最黑暗的角落。四處都有朋友可以充當你的手臂,你以可以變成他們的手臂。當你不在認為子己和諸佛菩薩、受苦的眾生、動植物及其他是物是分開時,你也就捨棄了空間的概念。

三、 你不再認為你就是自己的身體,你也就不再受制於生死的概念。若是懂得修持不生不滅的實相,你會發現死亡和恐懼都不是實存的,存在的只有不斷在延續中的無量化身。

uman是先看完與生命相約後接著看你可以不怕死,剛好是相同論點的延伸。

一行禪師舉了個非常受用的例子,來協助讀者了解萬事萬物的無生無滅,只是因緣具足了,所以示現了!

如果﹐深入觀照會發現電台的訊號早已存在,一但擁有了收音機、調對了頻道(因緣具足了),電台的節目就示現了;當沒有收音機時﹐我們只能說因緣不具足,不能說訊號不存在。同理去觀照,會發現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具足與否的示現與不示現。論點的再延伸是未示現的事物只是以不同的形態存在,一般概念中所謂的失去、死亡只是轉換成另一形態,所以沒有得、失、生、滅。

如同﹐愛在未示現時早已存在,只是因緣具足了、頻道對了才會出現,因緣不具足時,愛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個形態、只是換了個頻道(對象)。如同﹐我們在未示現(出生)前早已存在,只是因緣具足了﹐透過父母來到這個人世,因緣不具足時,或許概念上是死亡但沒有消失,只是換了個形態、只是換了個頻道(空間、時間)。

一行禪師喜歡用雲來引導讀者觀想形態的改變,雲不會消失只是變成了雨。雨並不會消失只是成為河流的一部份。只是成為灌溉樹木、花草的用水,只是成為我們的飲用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然後,再度變成雲。拋開約定成俗的概念,才能跳脫得、失、生、滅,看淡死亡、隨順因緣

這二本書 uman 是在圖書館借閱 → → 已絕版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. Press ESC to cancel.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