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強街 曾被稱為「大銃街」,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。 成功路上同一軸線的二條老街,一邊是新美街,另一頭是 自強街 ,明明離我每天活動範圍很近,只差過一條馬路進入巷子之遠,卻直到今天才有時間到此散步。
進入後最先遇到的是一家百年糕餅店 舊來發餅舖 。 舊來發主要提供祭祀神明所需的各種祭粿、糕餅,以及傳統糕餅。
舊來發的對面就是 開基天后宮 ,既然是開基當然就是最早建廟的意思,因此門口的對聯就會引起各種解讀,很有意思。
第一次踏進台南開基天后宮。偶有觀光客、參拜的人不多,反而多了恬靜,空間清亮、舒服。
這條街最初被稱為「水仔尾街」,位於台南市西門路成功路一帶,橫跨公園南路。 南端有德慶溪流過,並靠近立人國小附近出海。聽廟方人員跟遊客解釋才知這玻璃下方可能就是當時的德慶溪。
木溪 MERCIKTN 總舖 熱門的司康專賣店
離開木溪來到長北街 21 巷,先繞到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 ,也是第一次來,經過先來請安。
過了長北街 21 巷後就進入了街廓改變較少的路段,雖然仍有不少老房子還在,但已到了很難保存的階段。
中間穿插著幾間整修、改建後的餐廳。
在清朝時期,於 1788 年的林爽文事件後,原有的莿竹城牆被改築成磚石城牆,並在小北門上設置了一尊大砲。 當時的民眾稱這大砲為「大銃」,因此水仔尾街改名為「大銃街」。
小時候外公家就在大銃街上,對於上方這種透過二片木片交疊多寡來調節空氣的氣窗很有感,但沒有紗窗功能所以睡覺都要掛蚊帳。
與外公的名字差一個字,讓我誤以為這裡就是小時候外公家或是親戚家,後來回家問才知道不是。
這條街道自 17 世紀以來一直存在,是城外農民進入府城的必經之道,也是五穀雜糧交易的主要區域,許多打鐵鋪和農具店林立,商業活動相當繁榮。
到了北華街遇到元和宮前的道路地磚鋪設阻擋了前進的路程,因此繞道西門路來到三山國王廟,這也是從小一直經過卻從未進入的地方,也是正在整修中。
看了這塊匾額的落款覺得奇怪,問了廟方人員才知道臺南大學有段時間曾經在此。
雖然某段自強街散步因道路施工繞道西門路,最後到了公園南路仍然逆向回到未逛到的部份自強街晃晃,再經由長北街繞回起始點。
就這樣以為完成散步,事後發現小時候外公家後方作為磨菜刀、剪刀工廠的位置外應該有個 “古井” 怎麼都沒看到?填平了嗎?
映像中的小時候,井邊迴繞著房前的絲瓜棚架、漂亮的後花園。而媽媽的記憶是:只要看見舅舅們與鄰居在井邊賭博就說要叫警察來嚇他們。
後來查看應該是烏鬼井,也詢問媽附近有其他的井嗎?確認後,在地的好處就是再來補張照片。
更多 台南-自強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