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無常,當下最真──看淡生死人生的32堂心靈禪修

人生無常,當下最真──看淡生死人生的32堂心靈禪修 – 內容簡介

佛陀在世的時候,有次曾經問隨行的弟子說:「你們知不知道,人生究竟有多長?」有個弟子回答:「五十年。」佛陀說:「不對。」其他的弟子陸續說出「四十年」、「三十年」、「二十年」等答案,但佛陀總是搖著頭。最後有位弟子請示佛陀說:「人生是不是只在一個呼吸間。」這時,佛陀才微笑點頭。

一片葉子落下來,因為它是自然的一部分。就像葉子落下了,但樹仍然挺直著;當樹倒下的那天,生命依然持續著;春天的時候,落葉不會再回來,可是生命一直都在。

本書特色:法鼓山聖嚴法師說:「現在我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,但我還是要把未完成的心願完成……」當然,每個人多少都會害怕死亡,只要體認死亡是人生的必經過程,其實不只是自己,包括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,自然能從容面對死亡的不安及恐懼。死亡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們不敢面對它。雖然人生無常,但我們有權讓自己活得有尊嚴,創造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哀聲嘆氣或漫無目標地活著。

有智慧的人,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;有智慧的人,願意改正身上所有的惡習;有智慧的人,懂得停止永無止盡的追求;有智慧的人,一定能夠體會生命的真諦。生與死不足為惜,好好把握人生和珍惜現在擁有,就是賦予生命最大的意義。

生命本身沒有意義,你必須賦予它意義;而其價值也透過你所選擇的意義而彰顯出來。- 梭羅

一切意流衍,愛給如葛藤;唯慧分別見,能斷意根源。-法句愛欲品

當初,整個世界都不夠;如今,一杯黃土就夠了。-亞歷山大。墓誌銘

求生的人必死,求死的人必生。-上杉謙信

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,路旁有妍花麗蝶,累累的美果,但我們很少停留去觀賞,或咀嚼它,只是一心一意的渴望趕到我們幻想中。更加美麗的豁然開朗大道。然而,在前進的過程中,卻逐漸樹影淒涼,花蝶匿跡,果實無存,最後終於發覺到達一個荒漠。- 作家薩拉

生命的可貴之處,不是用來尋找答案,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,它是用來愉快的過生活。生命隨時會提早終結,有時更會早得突然,讓人措手不及。不過,這就是人生,充滿無常。信賴你自己,然後你就知道如何去生活。-作家歌德

出生入死。人之生,動之死地。-老子

唯有經常覺悟死的人,才是真正自由的人。-狄奧蓋納斯

我們都老得太快,卻聰明太遲。-瑞典諺語

萬物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-佛教

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-了凡四訓

明天或來世何者先到,沒有人事先知道。-西藏諺語

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醉生夢死的,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:年輕時接受教育,然後找個工作、結婚生子;我們買個房子,在事業上力爭上游,夢想有間鄉間別墅或第二部車子。假日我們和朋友出遊,然後我們準備退休。有些人所面臨的最大煩惱,居然是下次去哪裡渡假。…整個生活步調如此緊張,完全沒有時間想到死亡。為了有更多財富,我們拼命追求享受,最後淪為它的奴隸,只為掩飾我們對於無常的恐懼。- 西藏生死書

人生好比一趟旅程,死亡則是最後的終點。對終點一無所知,就像旅人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何在,就無法決定該走的行程與方向。有智慧的人要懂得勇於面對一切,以樂觀積極的態度迎接每個時刻、每個考驗,即使是障礙來臨,也要歡喜接受它,甚至扭轉逆境。幸好有死亡告訴我們現在必須活在現在,因為明天是個幻象,可能不會到來;它告訴我們重要的不是我們的日子、時刻或年華的多寡,而是渡過的光陰,每一天都是嶄新的,每個瞬間都是新鮮的。蒼松可以活上千年,而牽牛花僅能活一日,有人認為兩者同樣長壽,因為他們各自完成自己的天年,誰也沒有夭折。可見,生命不在活得多久,而是有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。  死而不亡者壽。- 道德經

與其活得長,倒不如活得好。重視生命的亮度,而非長度。生命是不以年齡計算的,有些人在一天內過了一生,在朝夕之間老去。-愛凡斯

生者必死,聚者必散,積者必竭,立者必倒,高者必墮。每當我們迷失方向或懶散的時候,觀照死亡和無常往往可以震醒我們回到現實,重新找回生存的勇氣。死亡也許是免費的,但是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。唯有把握當下,切莫等待。才能找回迷失的生命,感受活著真好的喜悅。現在我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,但我還是要把為完成的心願完成。-聖嚴法師

一位企業家談及他的生死觀。他說,他曾生過大病,住過加護病,在生死一線間被拉回人間。從此思索著:「我還有什麼是還沒做,要及時做?」他說:「現在我的每一天,都過得很感恩的生活。以前怕死,之後不怕了。像前些時候常摔飛機,我卻照樣搭飛機來去國內外。事業上越來越放下,志業越來越提起。」

他從死亡邊緣回來後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饋社會。他說:「真正的歡喜,是親身投入。」Michael Landon 曾說過一段深具寓意的話:「在我們一出生時,就應該有人告訴我們:你以朝向死亡前進。那麼我們就會全心全意好好的生活,善用每一天和每一分鐘。」

時間,由無數個「當下」串在一起。每一瞬間、每一個當下,都帶有有恆的種子。抓住每一個當下,人生了無缺憾。

許多人一心想活得長壽些,我不知到你怎麼想,但我認為,與其活得長,倒不如活得好。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,而是你活得「好」;重視生命的「亮度」而非長度。

套一句Bernad Jensen的話:活得夠長,不一定活得夠好;但是活得夠好,就是夠長了。

有些時間專家建議你,假裝自己只剩下七天生命,那麼你將如何安排?和誰共度?多半的回答是:「如果我只剩七天,我會告訴XX我對他的愛。」「如果我只能活七天,我要坐在海邊,欣賞夕陽……」

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做些使生命更完整的事,而且也都意識到這件事的迫切。那麼,還等什麼呢?為什麼要等到只剩下「最後」的七天,才願意去做這些事?為什麼不現在就做?

為什麼不現在就做?為什麼?

這本書 uman 是在圖書館借閱 → → 已絕版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. Press ESC to cancel.

Back To Top